河北工程大学
专业学位授权点发展质量年度报告
(2022年)
学位授予单位 | 名称:河北工程大学 |
代码:10076 |
授权学科 (类别) | 名称:法律 |
代码:0351 |
2022年12月15日
编 写 说 明
一、本报告按自然年编写。
二、封面中单位代码按照《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学位与研究生管理信息标准》(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编,2004年3月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中教育部《高等学校代码》(包括高等学校与科研机构)填写;学术学位授权点的学科名称及代码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2011年印发、2018年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填写。
三、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一律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进行脱密处理后编写。
四、本报告文字使用四号仿宋GB2312,表格内文字使用五号仿宋GB2312,纸张限用A4。
学位点依托学校的学科优势与行业影响力,根据多学科背景法律人才的实际需求,多元化拓展实践教学,培养德法兼修、知行合一,“掌握行业规范、熟悉工作流程、精通法律业务”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法律人才。能够适应法官、检察官、律师、行政执法、企业法务等相关岗位工作。
(学位授予质量标准不低于《专业学位类别(领域)博士、硕士学位基本要求》,符合本专业学位特点,与学校办学定位及特色一致,限1000字)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是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专门型、应用型法治人才。申请法律硕士学位需满足以下标准:
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法律硕士应当恪守学术规范,崇尚学术道德,坚守学术诚信,摒弃抄袭剽窃,切忌弄虚作假;法律硕士应遵守宪法和法律,德法兼修;法律硕士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遵循法律职业伦理和法律职业道德规范。
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全面掌握法学基本原理,熟练掌握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和使用法律专业外语资料。
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法律硕士应严格按照培养方案要求,完成实践教学与训练课程并修满规定学分。法律硕士在学期间必须参加专业实践。法律硕士在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或其他法律工作岗位上进行实习的时间为3-6个月,可以累积计算。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参加高层次学术会议一次。
获本专业硕士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知识的良好能力;法律硕士应基本掌握各类诉讼程序,具备制作各类司法文书等的实践能力;法律硕士应当具有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法律硕士要有创新意识,在自身法律知识积累的层面上,通过具体法律实践活动获得新知识、新技能,为法律事务部门解决一定实际问题。
学位论文要求:论文选题侧重法律实务研究;写作应当规范,应按照《河北工程大学学位论文撰写规范》规定的基本要求与书写格式撰写,字数不少于3万。同时提高复制比检测标准,强化学位论文学术不端检测要求。文字复制比<15%,检测通过,方可提交评阅;当学位论文每份评阅成绩均达到70分时,则准予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创新成果必须至少满足以下一条,且河北工程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方可申请学位:在省级学术刊物公开发表1篇与专业相关的研究论文,要求申请人为第一作者,或者申请人为第二作者(校内导师为第一作者);作为负责人在河北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学校官方组织的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银奖)以上奖励的;作为个人在省级以上部门法学研究会组织的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省级以上法律文书写作大赛及其他省级学科竞赛中获一等奖、无省级选拔的国家级赛事进入最终决赛环节的;作为团队额定成员在校院官方组织的省级模拟法庭(仲裁)大赛、法律辩论赛获冠亚季军或全赛事最佳个人的;申请人主持与本专业相关的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项目并结项。
2.1.1学位点简介(限300字)
河北工程大学2018年增设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9年法学专业获评河北省首批“一流本科专业”,2019年法律硕士正式招生。法律硕士专业主要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和法律服务领域德才兼备的高层次的专门型、应用型法治人才。本学科确立“双师型导师为骨干、双导师制为基础、实践实训为重点、法工结合为特色”的培养模式,直面水利、建筑等行业的工程法务、公司法务人才需求;同法律实务部门深度合作,确立“课内外融合、校内外互补”的实践教学特色培养体系。本学位授权点是河北省人民政府基层立法联系点和邯郸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联系点,协作单位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被评为校级示范性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实践基地。
2.1.2培养专业领域名称、主要研究领域、特色及优势(每个领域限200字)
法律硕士学位旨在培养具有特定法律职业背景的专业性学位,主要培养立法、司法、行政执法、法律服务,以及国民经济行业领域所需的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学位不区分研究方向。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立足社会对“懂项目、会管理、通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大量需求及地方社会法律治理的需要。围绕“工程法律”(与工程项目相关的法律专业知识技能)、“商事法律”(企业法务与风险防控)、“三农法律问题与基层社会治理”(城乡协同发展的法律保障与基层法律治理)三个特色方向,开设特色选修课程组团,科研与教研项目相互支撑,学生实践教学、论文选题能与相关法务工作契合。
2-2-1师资队伍基本情况 | |
本学位授权点共有专任教师34人,其中教授 13 人,副教授 12 人,具有博士学位 14 人,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人员的比例 41% ,研究生导师 20 人。 本学位授权点共有行业教师 23 人,其中高级职称 6 人。 | |
2-2-2专业领域骨干教师 | |
专业领域 | 学术骨干(按申请条件要求填写,但每个方向不少于2人) |
工程法律方向 | 严淑华、王志敏 |
商事法律方向 | 霍艳梅、吴海玲 |
农业法律方向 | 张凡、冯瑞琳、陈志英 |
2-2-3专业领域行业教师 | |
专业领域 | 代表性行业教师 |
法律 | 戴景月、赵倩、谷景生、刘勇、李张平、宋梅红、姜霜、郑雁冰、裴金霞、赵志涛 |
|
|
2-2-3其他教师队伍和教师团队情况 填写国内、省内知名专家数量和教师团队基本情况。(限300字) | |
本学位点共聘请了23位来自最高人民检察院、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河北省人民检察院、河北省司法厅、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邯郸市人民检察院、大名县人民检察院、临漳县人民法院、邯郸市司法局、邯郸市监狱、河北国浩律师事务所、河北天嘉律师事务所、天津华盛律师事务所、河北大成律师事务所、河北省十力律师事务所、河北浩博律师事务所等实务一线的业界专家作为实务导师。同时聘请来自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局等单位的专家30余人为行业指导教师。根据学院《法律硕士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管理办法》根据校外导师及行业指导教师的职业特点安排部分教师参与日常教学活动。另外还选聘了9名校外专家担任我校法律硕士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 |
2-3-1代表性科研项目情况(本年度在研和新增项目,主要填写应用性成果,限20项) | |||||||||
序号 | 负责人 | 项目名称 | 项目来源 | 类别 | 立项 时间 | 经费 (万元) | |||
1 | 李清章 | 河北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法律保障研究 |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 | 一般 | 2022 | 1 | |||
2 | 郭艳 |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河北省特色小镇发展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研究 | 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 | 一般 | 2021 |
| |||
3 | 程亮 | 河北省人才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制度激励研究 | 河北省社科联项目 | 一般 | 2022 |
| |||
4 | 吴海玲 | 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文化产业规划与建设研究 | 河北省社科联项目 | 一般 | 2022 | 0.1 | |||
5 | 司春燕 |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网络保护 | 河北省社科联项目 | 一般 | 2022 | 0.1 | |||
6 | 张冲 | 立法的民主参与研究 | 河北省社科联项目 | 一般 | 2021 |
| |||
7 | 冯瑞琳 | 安全生产检察公益诉讼新问题研究 |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项目 | 一般 | 2022 |
| |||
8 | 张冲 | 统计大数据与地方法治评价体系研究 | 河北省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 一般 | 2022 |
| |||
9 | 郭艳 |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路径研究 | 河北省教育厅项目 | 一般 | 2022 | 0.7 | |||
10 | 李清章 | 共享经济模式下用工劳动权益保障问题研究 | 河北省人社厅项目 | 一般 | 2022 |
| |||
11 | 郭艳 | 科学道德与学风建设体系构建及长效机制研究 | 河北省高校党建项目 | 一般 | 2022 |
| |||
12 | 郭艳 | 高校创建“三型”基层党组织的实现路径研究 | 河北省高校党建项目 | 一般 | 2021 |
| |||
13 | 李清章 | 党史学习教育提升我校教师思想政治建设工作研究 | 河北省高校党建项目 | 一般 | 2022 |
| |||
14 | 程亮 | 京津冀一体化视角下的河北省柔性引才策略研究 | 河北省人社厅 | 一般 | 2022 |
| |||
15 | 司春燕 | 未成年人个人信息网络保护法律问题研究 | 河北省人民检察院 | 一般 | 2021 | 0.1 | |||
16 | 陈志英 | 新文科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 | 河北省教育厅 | 一般 | 2021 | 4 | |||
17 | 陈志英 | 新文科理念下工科院校法学专业改革与提升研究 | 河北省教育厅 | 一般 | 2021 |
| |||
18 | 陈志英 | 河北省乡村治理研究(ZD201901) | 河北省教育厅 | 一般 | 2019 | 13 | |||
19 | 王志敏 | 《公司企业法》及法律风险防范实务教学案例库 | 河北省教育厅 | 一般 | 2021 | 2 | |||
20 | 张凡 | 《民法原理与实务》 | 河北省教育厅 | 一般 | 2021 | 2 | |||
本学位点目前承担项目 58 项,项目经费 154.8 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总数为 1 项,总经费 20 万元;省部级项目 25 项,总经费 49.4 万元;其他项目 33 项,总经费 105.4万元。 | |||||||||
2-3-2本年度获得市级及以上科研奖励情况 | |||||||||
序号 | 奖项名称 | 获奖等级 | 获奖项目名称 | 完成人 | |||||
1 | 《挖掘专业文化、助力“三全育人”——“法治• 博雅”文化育人实践》 | 二等奖 | 河北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 | 陈志英 | |||||
2 | 医疗卫生体系公益性与商业性的处理难题及其破解 | 二等奖 | 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刘志军 | |||||
3 | 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学问家 | 三等奖 | 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薛晴 | |||||
4 | 社会工作法治化建设 | 三等奖 | 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 陈志英 | |||||
|
|
|
|
|
2-3-3本年度新增代表性学术论文(限15篇),出版学术著作和获授权专利(实用新型专利限5项) | |||
序号 | 作者 | 名称 | 刊物名称、出版单位、专利号 |
1 | 李清章 | 礼与法的博弈 中国历史中的法律智慧 | 人民出版社
|
2 | 程亮,杨凤云 | 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研究 | 山西经济出版社 |
3 | 程亮 | 河北省创新型人才链建设与产业链融合研究 | 湘潭大学出版社 |
4 | 严淑华 | 水生态文明建设与评价体系研究 | 中国纺织出版社 |
5 | 贾明杰 | 青年学生“四史”学习现状及建立长效机制研究 | 电脑校园(11-9236/TP) |
6 | 程亮,刘杰,梁婷婷 | 河北省人才链与产业链“双链”融合制度完善研究 |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科版)(13-1376/c) |
7 | 张冲 | 统计大数据与地方法治评价体系研究——地方法治评价体系的指标构成及其统计 | 统计与管理(13-1395/C) |
8 | 张冲 | 地方法规立法协商制度探索 | 爱情婚姻家庭(42-1042/C) |
9 | 吴海玲,郭瑞芳 | 大运河文化带河北段文化产业规划与建设研究 | 卷宗(51-1737/G0) |
10 | 吴海玲 | 大运河文化产业带河北段建设路径研究 | 明日.教育视点(51-1617/G0) |
11 | 张永进 | 审判中心主义视野下监察法与刑事诉讼法证据衔接制度研究 |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50-1205/T) |
12 | 张永进 | 人工智能辅助检察办案的应用与展望 |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41-1420/Z) |
13 | 李清章 | 地方立法的方法与技术研究之历史借鉴 | 公关世界 |
14 | 张冲 | [论《民法典》中的物业管理与业主权利 |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15 | 张永进 | 新时代医药卫生领域职务犯罪治理机制研究 | 牡丹江大学学报 |
|
|
|
|
|
|
|
|
|
|
|
|
2-3-4本年度参与学术交流情况(限10项) | ||||
序号 | 学术交流活动名称 | 地点 | 总规模 | 参与人 |
1 | 曲周法院专业培训交流 | 曲周法院 | 35 | 冯瑞琳 |
2 | 第31期“经济法30人论坛”:“法典化背景下的经济法立法” | 河北保定 | 200 | 霍艳梅、吴海玲 |
3 |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金融法治理论创新与实践”研讨会 | 线上 | 200 | 张凡 |
4 | 第六届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区域法治创新论坛 | 线上 | 200 | 张永进、吴海玲 |
5 | 第23届全国经济法前沿理论研讨会“共同富裕的经济法理论” | 河北保定 | 200 | 吴海玲 |
6 | 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2022年年会 | 线上 | 150 | 吴海玲 |
7 | 第八届(2022)中国社会科学案例论坛 | 中国人民大学 | 200 | 霍艳梅、冯瑞琳 |
2-3-5本年度科研合作与学术交流其他情况说明 科研项目合作、教师国内外访问学者、主办或承办学术会议等(限500字)。 | ||||
我院专任教师2022年度承担项目58 项,项目经费154.8 万元。 本年度与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持续开展专题案例研讨会共4期,法学学术读书会5场,联合编辑出版发行《类案参考案例》共4期。 承办邯郸市仲裁委举办的“邯郸市仲裁员”业务培训研讨会,会期3天,参会业务专家120人,签署培训合同经费15万元。 举办“国家社科基金(法学类)专场学术交流会”,邀请西北政法大学王国龙教授、西南政法大学曾令健教授莅临做主题报告。 与河北浩博律师事务所联合举办“法律文书写作实务”研讨会,浩博律师事务所主任、中国法学会法律文书学研究会理事宋振江,应邀为我院法律硕士开展“法律文书写作实务”专题讲座3场。 与邯郸市法院系统联合举办法学研究省人才培养研讨会,共计16个区县法院的领导及政策研究室领导参会。 举办“法学课程思政系列讲座”邀请峰峰检察院检察长赵志涛、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素材团队负责人刘勇、邯郸市乾骥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张平等共做报告5场,相关活动受到《检察日报》的报道。 法律系骨干教师及全体法律硕士研究生受邀参加中国人民大学主办的“第八届(2022)中国社会科学案例论坛” 张凡教授参加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科骨干专题培训班,为期14天,获结业证书。
|
2-4-1支撑平台 填写支撑研究生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软硬件设施,包括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序号 | 平台类别 | 平台名称 | 批准部门 | 批准时间 | ||||
1 | 实验室 | 模拟法庭实验室 | 河北工程大学 |
| ||||
2 | 实验室 | 同声传译实验室(法律英语翻译) | 河北工程大学 |
| ||||
3 | 人民法院法庭 | 邯山区第十二法庭 (常设河北工程大学) | 邯郸市邯山区人民法院 |
| ||||
4 | 法律援助工作站 | 河北工程大学法律援助站 | 邯郸市司法局 |
| ||||
5 | 培训基地 | 河北省知识产权培训基地 | 河北省知识产权局 |
| ||||
6 | 案例编辑部 | 《邯郸审判·类案参考案例》 | 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 |
| ||||
2-4-2实践基地建设情况(限5项) | ||||||||
序号 | 基地名称 | 合作单位 | 设立时间 | 类型 | ||||
1 | 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实践基地 | 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 | 2019-05-10 | 校外 | ||||
2 | 大名县人民检察院实习实践基地 | 大名县人民检察院 | 2019-11-20 | 校外 | ||||
3 | 临漳县人民法院实习实践基地 | 临漳县人民法院 | 2021-12-10 | 校外 | ||||
4 | 丛台区人民法院实习实践基地 | 丛台区人民法院 | 2015-12-08 | 校外 | ||||
5 | 邯郸市复兴区人民检察院实习实践基地 | 邯郸市复兴区人民检察院 | 2014-10-07 | 校外 | ||||
2-4-2其他支撑条件情况 填写支撑案例教学、实践教学的其他软硬件设施情况。(限300字) | ||||||||
与市法院合作举办“案例研讨会”,由承办案件法官、导师、研究生共同参与研讨(平均每年6期)。与市法院合作定期出版刊物《类案参考汇编》(每季度1期),将法院的典型案例分类编辑并点评,由文法学院的专家担任指导教师,研究生参与编写、编辑与研讨。 引入“北大法宝”、“法意”等电子案例库的使用,学生熟练使用“裁判文书网”案例检索。 2022年新增2家实践基地(瀚丛律师事务所、浩博律师事务所),法学学科建设实践基地总计24家,涵盖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仲裁委员会和公证处五个领域。 智能法庭设备采购。申请购买法律教学实训平台设备一套,共计65万元。法律教学实训平台有力支撑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建设。 |
2-5-1硕士生奖助情况 | |||||
序号 | 奖学金类型及等级 | 获奖人数 | 奖金标准 (万元) | 奖学金覆盖率 | |
1 | 国家奖学金 | 1 | 2 | 2% | |
2 | 国家助学金 | 98 | 0.6 | 100% | |
3 | 一等学业奖学金 | 13 | 0.8 | 20% | |
4 | 二等学业奖学金 | 40 | 0.5 | 60%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年度奖学金总额(万元) | 人均(万元) | 覆盖率 | |||
34.4 | 0.52 | 100% | |||
2-5-2本年度研究生奖助体系的制度建设及运行情况等(限500字) | |||||
本年度研究生奖(助)学金确定及发放依据《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管理办法》、《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实施细则》、《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实施细则》等相关管理文件执行。研究生奖(助)学金由研究生本人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学院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并提供相应佐证材料;学院研究生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由学院主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研究生代表等造成,负责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学院奖助学金评审委员会初审确定获奖学生名单后,在本学院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内的公示;公示无无异议后,将获奖学生的名单和相应佐证材料,提交学校奖助学金评审领导小组进行审定,审定结果在全校范围内进行不少于5个工作日的公示。 研究生奖励资助体系基本情况如下: 一是研究生国家助学金。全体法律硕士研究生每人每年享有六千元国家助学金。 二是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学校确定专业学位硕士评定国家奖学金的标准和指标,每年一至两名法律硕士研究生获得国家奖学金,每人两万元。 三是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分三个等级,奖励比例和标准为:一等学业奖学金奖励比例20%,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二等学业奖学金奖励比例60%,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其余符合条件的硕士研究生获得三等学业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000元。测算人数时,按照四舍五入确定各等级人数。 |
3-1-1本年度研究生招生报考情况及录取情况 | |||||
计划招生人数 | 实际录取人数 | 报考人数 | 录取第一志愿生 | 录取调剂生 | 录取本校生 |
37 | 33 | 144 | 4 | 27 | 1 |
3-1-2本学位授权点提升和保障生源质量所采取的措施 | |||||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形式为全国统考,适用全国统一分数线。本学位点为保障生源质量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1)通过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赢得社会信任,吸引优秀人才; (2)制订以质量为导向的招生指标配置办法,制订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选拔规定,规范招生选拔,保证招生质量; (3)加大招生宣传力度,扩大本学位点的知名度;2022年9月24日,我院通过中国教育在线进行研究生线上直播招生宣传,4000多人次同时在线观看 (4)优化录取工作。录取工作制度化,对录取工作的各个环节均制定完善制度。在复试环节,学校统一确定复试比例为120%。
|
(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设、课程思政、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研究生党建工作等情况。)
法学院历来重视课程思政建设,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研究生辅导员队伍建设和研究生党建全过程,扎实开展各项课程思政工作。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是学位必修课,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统一。
《民法学原理与实务》被评为“河北省首批研究生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暨教学名师(团队)”。依托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获评“河北省首批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员参与了“习近平法治思想大讲堂”(中国法学会),“高等学校课程思政教学能力培训”(教育部),并全部获得合格证书。法律硕士专任教师在全校首届课程思政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薛晴教授的文章《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学问家》,在《光明日报》发表,并获评第十七届河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选优配强班级辅导员队伍,不断推进“双导师制”,遴选优秀青年党员教师担任研究生支部书记。
3-3-1本年度出版教材 | ||||||||||||
序号 | 教材名称 | 主要作者/译者 | 署名 情况 | 出版/再版时间 | 出版社 | 版次 | 备注 | |||||
1 | XXXX | 张三 | 主编 | 201712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第5版 | 国家级规划教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2校级及以上一流课程(精品课程) | ||||||||||||
序号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主要完成人 | |||||||||
1 | 国家级线上一流课程 | XXXX | 张三 | |||||||||
|
|
|
| |||||||||
|
|
|
| |||||||||
|
|
|
| |||||||||
|
|
|
| |||||||||
3-3-3校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 | ||||||||||||
序号 | 获奖级别 | 获奖成果名称 | 获奖 等级 | 成果完成人 | ||||||||
1 | 省级 | 工科院校卓越法治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实践 | 三等奖 | 霍艳梅,张凡,吴海玲,胡颖欣,侯洁,张蕾 | ||||||||
2 | 省级 | 大工程文化育工程人的理论探究与实践探索 | 一等奖 | 万永彪 | ||||||||
|
|
|
|
| ||||||||
|
|
|
|
| ||||||||
|
|
|
|
|
3-3-4开设的核心课程及主讲教师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 类型 | 主讲人 | 主讲人 所在院系 | 学分 |
1 | 刑法原理与实务 | 必修课 | 叶红兵 | 文法学院 | 2 |
2 | 刑事诉讼原理与实务 | 必修课 | 刘志强 | 文法学院 | 2 |
3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原理与实务 | 必修课 | 张凡 | 文法学院 | 3 |
4 | 民法原理与实务 | 必修课 | 陈志英 | 文法学院 | 2 |
5 | 法律职业伦理 | 必修课 | 张冲 | 文法学院 | 2 |
6 | 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 | 必修课 | 王志敏 | 文法学院 | 2 |
7 | 法理学 | 必修课 | 王志敏 | 文法学院 | 2 |
8 | 中国法制史 | 必修课 | 李清章 | 文法学院 | 2 |
9 | 宪法学 | 必修课 | 冯瑞琳 | 文法学院 | 2 |
10 | 刑法学 | 必修课 | 王选利 | 文法学院 | 4 |
11 | 刑事诉讼法学 | 必修课 | 刘志强 | 文法学院 | 2 |
12 | 科技论文写作和文献阅读 | 必修课 | 张永进 | 文法学院 | 1 |
13 | 民法学 | 必修课 | 吴海玲等 | 文法学院 | 4 |
14 | 民事诉讼法学 | 必修课 | 刘志强 | 文法学院 | 3 |
15 | 经济法学 | 必修课 | 霍艳梅 | 文法学院 | 3 |
16 |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 必修课 | 张凡 | 文法学院 | 2 |
17 | 国际法学 | 必修课 | 侯洁等 | 文法学院 | 2 |
18 | 婚姻家庭法 | 选修课 | 郭艳 | 文法学院 | 1 |
19 | 证据法学 | 选修课 | 李清章 | 文法学院 | 2 |
20 |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 | 选修课 | 张蕾等 | 文法学院 | 2 |
3-3-5课程教学质量和持续改进机制(限1000字) |
本学位点核心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专业必修课和实践环节必修课,其中法律(非法学)注重研究生理论基础的强化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法律(法学)注重研究生实务技能的提升。公共必修课由学校公共教学部门选派优秀教师任教;专业必修课由学院选派理论与实务并重的导师任教,同时引入实务部门的专家共同完成课程授课;实践环节必修课侧重实训与实习,实训环节主要在校内完成、实习环节则安排研究生到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完成。 在教学质量保障和持续改进机制上,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为指引,依照学校研究生管理相关制度严格贯彻执行,持续提高教学质量。按照《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设计整体培养方案,突出“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能力”三者的衔接。培养目标定位为: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为指引,“立德树人,德法兼修”,传承服务行业与地方的优良办学传统,根据多学科背景法律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法律职业为导向,培养可以从事立法、司法、律师、公证、审判、检察、监察及经济管理、行政执法等职业的专门人才。坚持“案例教学”、“双师同堂”、“职业导向”、“双导师制”、“集中实习”等法律硕士培养特色,提高法律专硕与学术型硕士培养的区分度。坚持“立德树人、德法兼修”。学位点教授、副教授、博士全员给研究生上课,均要求编写教学案例,目前专任教师主持的《经济法案例库》、《<公司企业法>及法律风险防范实务教学案例库》通过2020、2021年河北省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项目评选,获得立项,相关成果《经济法案例库》、《公司法案例教学实践探索》等分别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开展“双师同堂”教学。多次与实务部门联合召开人才培养工作会议,邀请行业专家参与培养方案修订、论证,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设计。形成“课程组团+特色方向+实习实训+论文选题”相协调的培养模块。 在教材建设上,坚持引进优秀教材和开发自编教材相结合。依照全国法律硕士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意见,引进全国法律硕士研究生规划教材。所有必修、选修课程均选用国家权威出版社教材、理论著作;课程思政内容参考国家“马工程”教材。
|
(导师队伍的选聘、培训、考核情况,行业产业导师选聘,研究生双导师制情况,导师指导研究生的制度要求和执行情况。)
严格执行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规定。依据《河北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聘任管理暂行办法》(校政字〔2015〕27号)、《河北工程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聘任管理暂行办法》(校政字〔2015〕28号),开展研究生导师遴选工作,师资结构和水平进一步优化。
注重青年研究生导师培养。切实落实《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指导教师培训管理办法》(校研[2020]2号),加强导师队伍建设,规范导师培训工作,提高培训质量和效果,提升导师指导能力,增强导师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开展新聘导师培训,委派经验丰富的导师一对一指导帮扶,帮助新增导师明确导师岗位职责,尽快熟悉法律专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政策和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要求及培养流程,从而提高其指导能力和培养质量。
倾力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高青年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实践研究、技术服务能力,健全校企产学研合作机制。在“科教融合 ”“产教融合 ”“学科融合 ”中,培养高水平“双师型 ”导师队伍。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既做学业导师又做人生导师。
落实导教岗位职责有关规定,夯实导师主体责任,建立研究生教育督导组,对导师履职情况定期检查和监督。实施导师考核制、年度招生资格审核制,实行评聘分开制。以课程思政研究中心为平台,引导和调动导师开展思政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利用实践基地基地,每年带领研究生开展社会实践服务活动,将学术道德、思政教育贯穿研究生培养的始终。
3-5-1本年度研究生参加专业实践情况(限5项) | ||||
序号 | 实习基地或单位名称 | 学生人数 | 总学时 | 基地行业导师数 |
1 | 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实习实践基地 | 7 | 96 | 7 |
2 | 大名县人民检察院实习实践基地 | 3 | 96 | 3 |
3 | 临漳县人民法院实习实践基地 | 4 | 96 | 4 |
4 | 丛台区人民法院实习实践基地 | 7 | 96 | 7 |
5 | 邯郸市复兴区人民检察院实习实践基地 | 6 | 96 | 6 |
3-5-2行业导师参与指导情况(限200字) | ||||
根据学校《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导师制管理办法》2021级33位法律硕士研究生,每人都确定了一名校外导师作为学位论文校外指导教师进行指导。学生需要进入实习实践基地进行为期6个月的集中实习,由研究生本人、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共同结合实习实践情况,确定研究生学位论文最终选题。确定选题后,校外导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学位论文撰写活动。根据实习记录及毕业论文指导记录,校外行业导师全部参与了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 ||||
3-5-3本年度其他专业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实践成果情况(限200字) | ||||
《<公司企业法>及法律风险防范实务教学案例库》2021年河北省专业学位教学案例(库)项目评选,获得立项,相关成果《公司法案例教学实践探索》等在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 由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河北工程大学文法学院联合编辑的《类案参考》,将实践案例进行分析和解读,该杂志由文法学院张凡、张永进老师任顾问,文法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学生参与编辑,以此增加研究生法律分析、逻辑论证、规范表达的能力。 |
3-6-1本年度研究生参与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情况(限10项) | |||||
序号 | 学术交流活动名称 | 地点 | 总规模 | 研究生参与人数 | 资助经费 |
1 | “民法典适用典型案例”研讨会 | 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 | 35 | 7 |
|
2 | 第六届京津冀协同发展与区域法治创新论坛 | 线上 | 200 | 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6-2本年度研究生参加其他学术活动情况(限500字) | |||||
1、2022年11月1日参加由国浩律师(石家庄)事务所,谷景生律师主讲的“法律谈判”讲座。 2、2022年8月26日参加由河北乾骥律师事务所,李张平主任主讲的“情与法的价值平衡——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判断”讲座。 3、2022年8月8日参加由邯郸市中级人民法院,刘勇法官主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讲座。 4、2022年9月4日参加由邯郸市峰峰矿区人民检察院,赵志涛书记主讲的“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讲座。 5、2022年11月1日参加由大名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郑雁冰主讲的“热点案例圆桌论坛”讲座。 6、2022年11月25日参加由河北工程大学组织的首届研究生学术论坛,其中一名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优秀奖。 |
3-7-1体现本专业学位特点的学位论文类型规范、评阅规则和核查办法的制定及执行情况,强化专业学位论文应用导向的情况((限500字) | |||||||
本学位点注重毕业论文选题和写作的实践性,写作过程注重实践经验汲取和实际问题解决,提高通过论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选题要求应当具有一定的新颖性和原创性,或者有新的研究角度或研究方法。鼓励学生研究题目与经济法(公司、企业、合同等)、工程法、三农法治与社会治理问题等我校特色研究领域相关。本学位点在学位论文类型鼓励学生写调研报告和案例分析。调研报告侧重法学理论的实证主义分析;案例分析侧重由个别上升到一般,以个案反馈法学研究及立法效果。本年度学生论文均以法律适用过程中的现实问题为研究对象,所有论文融入案例分析和实践调研要素。 本学位点学位论文质量标准严格,严格遵守执行《河北工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撰写规范》、《河北工程大学学生道德规范实施细则》、《河北工程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净化学术环境,规范学术行为。对法律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实行全员内审外审制度,其中内审包含导师组评议和中国知网检测环节,外审送两名学术专家和一名行业专家审阅。评阅书如有1人持否定意见,应新增1名评阅人评阅,如有两名及以上评阅人(含新增评阅人)持否定意见,则本次学位申请无效。2022年度送审全日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论文25篇,其中同意答辩24篇,学位论文整体质量良好。 | |||||||
3-7-2本年度学位论文情况 | |||||||
应毕业人数 | 论文答辩人数 | 答辩成绩 | 校优论文数 | 省优论文数 | |||
高水平 | 较高水平 | 合格 | 不合格 | ||||
25 | 24 | 7 | 16 | 1 | 0 | 0 | 0 |
3-7-3本年度学位论文情况分析(限300字) | |||||||
主要问题是:论文应用导向性不足。学位授权点学位论文经过多次省学位论文抽检,虽然已全部顺利通过,但未曾获得过省级优秀毕业论文,其毕业论文在论文选题、论文内容、论文写作、论文格式等方面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是在论文内容方面,产教融合还未形成顺畅思维和流畅程序,研究生深入参与专业课题研究、深入参与专业实践的时间和机会均较为有限,难以将学位论文与实践课程、实习经历进行良性结合,呈现的学位论文形式和内容均较为单一,且部分论文研究的实践价值存在一定的不足。
|
(培养全过程监控与质量保证、加强学位论文和学位授予管理、强化指导教师质量管控责任、分流淘汰机制等情况。)
学校和学院两级层面制定了全流程的管理制度,涵盖招生、培养、教学、实习、毕业论文全过程中,覆盖导师、学生和行政、辅导员等全人员。先后制定了《法律硕士研究生课程听课制度》、《法律硕士研究生校外导师聘任实施细则》、《法律硕士专业实践实习实施细则》等规范性文件,不断加强法律硕士培养管理。
研究生日常管理采用河北工程大学研究生管理系统统一管理,该系统内涵学科管理、招生管理、学籍管理、导师管理、奖助管理、培养管理、学位管理7个子系统及子系统模块,依托研究生管理系统,推进法律硕士管理系统化、信息化。
狠抓学位论文规范管理,严把学位论文质量关口。注重过程控制。学位论文从开始到完成,必须经过以下几道关口:①选题。选题必须经导师同意,然后经由3~5名导师组成的开题指导小组对论文选题进行把关。②指导过程管理。③预审。通过导师组集体会诊的方式对学位论文进行内容和形式上的审查。④“双向匿名评审”。由至少有一位校外具有高级职称或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在内的3名专家评阅,通过后才能答辩。⑤答辩。学位论文答辩时,成员中一般有1~2名实际部门或校外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校内成员必须具有高级职称。⑥学位委员会审核。法律硕士专业学位分委员会讨论通过后,再由校学位委员会讨论是否通过。
(本学位点科学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展情况,学术不端行为处理情况。)
本学位点在入学教育、日常管理等关节中进行学术道德教育。组织法律硕士研究生认真学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在学位授予工作中加强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的意见》、《河北工程大学学术道德规范实施细则(试行)》、和《河北工程大学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净化学术环境,规范学术行为,提高学位论文质量,形成和正面引导和违规处罚相结合的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体系。研究生院、文法学院在新生入学教育活动中,均将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作为重要内容。导师指导学生撰写论文的各个环节,均不断强化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开题答辩时重点进行学术规范教育。外审前就复制比检测结果专门通报。“双向匿名评审”中发现的涉及学术不端的专门通报。目前未发生违反学术道德与学术规范的事件。学校对于学术不端行为,通过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教育不断警示,且处罚制度严厉。
(专职管理人员配备情况,研究生权益保障制度建立情况,在学研究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情况。)
本学位点构建了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规律的校内管理体制和机制,为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提供必要的组织保障。院长任学位点负责人,学科建设党政同责。学院设有“研究生管理工作办公室”,科级干部1人,办事员1人。法律系设学科秘书1人,协调系室承担的教学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河北工程大学2022年研究生手册》、《河北工程大学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标准》等制度文件。根据不同类别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原有专业背景,全面修订法律硕士(非法学、法学)的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强化法律实务与职业训练。根据对在校生的调查,对所学专业满意率达100%。
3-11-1本年度毕业研究生整体就业情况 | |||||||||
年度 | 学生 类型 | 毕业生总数 | 授予学位数 | 就业情况 | 就业人数及就业率 | ||||
协议和合同就业 | 自主创业 | 灵活就业 | 升学 | ||||||
境内 | 境外 | ||||||||
2022 | 硕士 | 24 | 24 | 24 | 0 | 0 | 0 | 0 | 24(100%) |
3-11-2人才需求与就业动态反馈机制建立情况(限200字) | |||||||||
本学位点注重加强全日制法律硕士研究生就业指导。学院通过召开实践教学基地座谈会、赴用人单位走访、毕业生调查问卷等方式及时了解社会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人才的实际需求情况;及时征集用人单位对就业毕业生的反馈意见;对毕业生发展质量做调研。根据实际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建立面向社会需求的课程体系,促进研究生就业,建立了人才需求与学生就业的动态反馈机制,完成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
| |||||||||
3-11-3人才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发布情况(限200字) | |||||||||
2022年,全日制法律硕士毕业研究生24人,就业24人,就业率100%。已就业研究生党政机关占比较低,绝大部分在公司、企业、律所等单位就业。学位点以此数据为基础,向应届毕业生发布社会需求和就业状况报告,供应届毕业生作为就业参考。 | |||||||||
3-11-2用人单位意见反馈和毕业生发展质量调查情况(限200字) | |||||||||
通过对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个人素质修养较高,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较强,具有爱岗敬业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唯独创新精神还有待提高。 河北工程大学依据区域性中心城市及制造业和现代服务基地的定位,直面农业、工程、环保等行业的法务人才需求,毕业生就业前景良好,对研究生期间开设课程满意,所学理论知识均能应用到工作当中。 |
4-1本年度本学位点开展的社会服务案例 不少于3个,包括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等方面,每个服务案例限500字。 | |
社会服务贡献总体情况(限500字) | |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导师及研究生立足自身岗位,结合社会实际需求,充分法学专业应用性特点,在社会服务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1、组织师生参与12.4国家宪法日宣传活动,普及宪法法律知识,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2、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法学院组织专业教师举办“学宪法.讲宪法”宣讲活动和民法典宣讲活动,为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举办专题讲座多次,弘扬以宪法观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效益良好。 3、2022年年7项建议被市人大部分采纳。 | |
案例一 | 《<邯郸市太极拳促进条例>立法建议》部分被采纳 |
张永进博士及其团队撰写的《<邯郸市太极拳促进条例>立法建议》为邯郸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制定《邯郸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计划》的立法项目时提供了参考,对于市人大常委会决策启动制定文化旅游、城市形象建设等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起到了较好的作用,我市将重视关于“推动杨、武太极拳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加大政策扶持”。积极开展境外杨、武太极拳协助推广机制等方面建议,并考虑制定相关对策。 | |
案例二 | 《<邯郸市文化旅游促进条例>立法建议》部分被采纳 |
郭艳老师撰写的《<邯郸市文化旅游促进条例>立法建议》为邯郸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制定《邯郸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计划》的立法项目时提供了理论参考,对于市人大常委会决策启动制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并在起草法规草案时,吸纳报告中所提出的“未来应积极做好文化旅游产业规划”,“深挖文化旅游配套产品”,“开发组团式发展的文旅模式”,“建设文化产业发展配套措施”等对策建议。 | |
案例三 | 《<邯郸市志愿服务条例(草案)>立法建议》部分被采纳 |
刘志强老师团队撰写的《<邯郸市志愿服务条例(草案)>立法建议》为邯郸市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制定《邯郸市人大常委会2023年立法计划》的立法项目时提供了理论参考,对于市人大常委会决策启动制定志愿服务方面的地方性法规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并在修改完善法规草案时,吸纳《审阅建议》中所提出的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的原则,志愿者依法享有权利与履行的义务。志愿者从事志愿服务活动一般应具备的条件等对策建议。 |
(学位点建设主要成效,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后续改进提升方案。)
2022年,引进法学博士1人。获批河北省首批省级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项,2021年省级研究生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2021年省级研究生教材案例库建设项目以及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项目完成结项验收。圆满完成完成法律硕士招生工作任务。选聘9名校外专家担任我校法律硕士研究生校外兼职导师。校外研究生导师全程参与研究生招生复试、论文选题、开题答辩、中期考核、论文答辩、预审等相关工作。师生受邀参加邯郸市中院举办的“民法典适用典型案例”研讨会,《河北法制报》就我校与实务部门“双师同堂”进行报道。完成2022版培养方案及学位授予标准修订。组织学生开展首届“研究生学术论坛”。组织参加第四届河北省研究生法律文书写作大赛,我院获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2项,3名研究生导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2022年承担项目58项,项目经费154.8万元,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总数1项,总经费20万元;省部级项目25项,总经费49.4万元;其他项目33项,总经费105.4万元。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11篇。
学位授权点建设存在的问题:
1、专业教师的法律实务能力仍有待提高。我校法律硕士任课教师的理论水平较高,科研能力较强,并通过多种途径使任课教师的法律实践能力得到明显提升,基本满足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法律人才的需要。但是,当前整个高等教育对教师的业绩考核与评价依然坚持以科研为主的导向,致使大部分教师更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科学研究中去,而对开展课堂教学尤其是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不够高涨。
2、因司法体制改革、法院审判、检察、律师工作任务繁重等因素影响,校外指导教师投身法律硕士研究生法律实务能力培养的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3、因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就业因素影响,使部分法律硕士研究生难以全身心投入到实务实习中去,实务实习管理和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受到一定影响。
(二)下一年度建设计划
1、在学校及实务部门的支持下,继续强化与实务部门的人才交流机制,争取选派更多优秀教师到法律实务部门挂职锻炼。
2、进一步加强法律硕士导师队伍的培训与管理,建立健全兼职导师队伍的评价考核制度。
3、继续完善法律硕士研究生进入基地参加法律实务实习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适时召开实践基地建设座谈会,及时交流总结实践基地建设的经验和成果,研究解决其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上一条:王国龙教授应邀为我院教师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讲座
下一条:邯郸市委“走基层”党的二十大精神巡讲团成员深入学院开展宣讲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