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与博物馆学 专业培养方案(060104)
一、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历史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根据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教育的客观规律,依托我校建筑、艺术、文学等学科优势,培养具备扎实理论功底,有良好科学精神和深厚人文素养,能系统掌握文物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及文化遗产方面基本知识,独立进行初步科学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在政府文物管理和研究机构、各类博物馆和陈列展览单位、考古部门、文物与艺术品经营单位、旅游部门、新闻出版、教育单位、文化创意产业等领域从事管理、研究、保护、策划、宣传、咨询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具体目标:
①德才兼备,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努力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人才。
②系统掌握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相关知识,具有解决文物与博物馆学实际问题的技能,成为本单位的一线业务人员。
③能够综合运用文物与博物馆学、考古学、历史学等知识,分析、研究和解决本专业领域的问题,具有为工作岗位和社会创造价值的能力。
④把握文物与博物馆业界的发展动态,具备应对变化的执业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
三、毕业要求
文物与博物馆学专业学生能综合运用所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知识进行初步科学研究以及田野调查、考古发掘、文物鉴定与保护、博物馆管理等相关工作。具体而言,毕业生应达到如下知识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质要求:
1.知识要求
①掌握历史学、考古学、博物馆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了解学科发展概况及学术前沿信息;
②熟悉我国文博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了解文物、考古、文化遗产及博物馆管理的国际规章;
③了解文物类型和文物实例,熟知博物馆基本职能和操作要求,掌握文物保管方法和科技知识。
2.能力要求
①熟悉和掌握文献资料的检索、搜集和实地考察的基本方法;
②具有一定自主学习和科学研究能力,能写出较规范的调研报告和科研论文;
③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有较强的田野考古、文物鉴定、保护及修复实践能力;
④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和计算机基础知识及其操作技术。
3.素质要求
①具有坚定、正确政治信念,热爱祖国,对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有一定了解;
②掌握历史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
③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身体素质,能适应野外工作的需要,有敬业精神、奉献意识和合作精神。
四、主干学科及相近专业
1.主干学科:历史学
2.相近专业:考古学、中国史、世界史
五、核心课程
文物研究与鉴定、文物保护与修复、博物馆经营管理、博物馆陈列设计、文化遗产管理法规、古代物质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古代建筑
六、毕业学分要求
课堂类型 | 课程模块 | 课组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分要求 |
第一课堂 | 通识教育 | 思政课程 | 必修 | 17 |
创新创业 | 必修 | 4 | ||
体育 | 必修 | 4 | ||
工具基础 | 必修 | 20 | ||
专业教育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 | 48.5 | |
专业核心课 | 必修 | 21.5 | ||
专业方向和拓展 | 必修/选修 | 34 | ||
第二课堂 | 第二课堂 | 综合素质拓展 | 必修 | 9.5 |
综合能力拓展 | 选修 | 4 | ||
公共艺术 | 选修 | 2 | ||
文化素质 | 选修 | 2 | ||
合计 | 166.5 |
七、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H-高,M-中等,L-低)
课程 名称 | 知识要求 | 能力要求 | 素质要求 | |||||||
1-① | 1-② | 1-③ | 2-① | 2-② | 2-③ | 2-④ | 3-① | 3-② | 3-③ | |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 | ||||||||||
思政课程 |
|
|
|
|
|
|
| H |
|
|
创新创业 |
|
|
|
| H | H |
|
|
|
|
体育 |
|
|
|
|
|
|
|
|
| H |
工具基础 |
|
|
|
|
|
|
|
| H |
|
第二课堂模块 | ||||||||||
综合素质拓展 |
|
|
|
|
|
|
| H | H | H |
综合能力拓展 |
|
|
|
|
|
|
| H |
|
|
公共艺术 |
|
|
|
|
|
|
| H |
|
|
文化素质 |
|
|
|
|
|
|
| H |
|
|
学科专业基础课 | ||||||||||
文物与博物馆学导论 | H | H | H |
|
|
|
|
|
|
|
文物学基础 理论 | H | H | H |
|
|
|
|
|
|
|
中国史通论上 | H |
|
|
|
|
|
| H | H |
|
中国史通论下 | H |
|
|
|
|
|
| H | H |
|
世界史通论上 | H |
|
|
|
|
|
| H | H |
|
世界史通论下 | H |
|
|
|
|
|
| H | H |
|
考古学概论 | H |
|
|
|
| H |
|
|
|
|
博物馆学概论 | H | H |
|
|
|
|
|
|
|
|
文化遗产概论 |
|
|
|
|
|
|
| H |
|
|
文化人类学 概论 |
|
|
|
|
|
|
| H |
|
|
考古学通论 | H | H | H |
|
|
|
| H |
|
|
艺术学 |
|
|
|
|
|
|
| H |
|
|
论文撰写 |
|
|
| H | H |
|
|
|
|
|
认识实习 | H | H | H | H | H | H |
| H | H | H |
田野考古与 文物鉴定实习 | H | H | H | H | H | H |
| H | H | H |
文物保护与 修复实习 | H | H | H | H | H | H |
| H | H | H |
毕业实习 | H | H | H | H | H | H |
| H | H | H |
毕业论文 | H | H | H | H | H | H |
| H | H | H |
专业核心课 | ||||||||||
文物研究 与鉴定 | H |
| H |
|
| H |
|
|
|
|
文物保护 与修复 | H |
| H |
|
| H |
|
|
|
|
博物馆 经营管理 | H | H | H |
|
| H |
|
|
|
|
博物馆 陈列设计 | H | H | H |
|
| H |
|
|
|
|
文化遗产 管理法规 |
| H |
|
|
|
|
|
|
|
|
古代物质文化 | H |
|
|
|
|
|
| H |
|
|
非物质 文化遗产 | H |
|
|
|
|
|
| H |
|
|
中国古代建筑 |
|
| H |
|
|
|
|
|
|
|
专业方向与拓展课 | ||||||||||
专业方向类(至少选修12学分) | ||||||||||
中国陶瓷史 | H |
| H |
|
|
|
|
|
|
|
中国古代书画 | H |
| H |
|
|
|
|
|
|
|
中国钱币学 | H |
|
|
|
|
|
| H |
|
|
中国青铜器 | H |
| H |
|
|
|
|
|
|
|
中国近现代 文物 | H |
| H |
|
|
|
|
|
|
|
石刻造像艺术 |
|
| H |
|
|
|
|
|
|
|
中国古代简牍 |
|
| H |
|
|
|
| H |
|
|
中国古文字学 |
|
| H |
|
|
|
| H |
|
|
中西文化交流 |
|
|
|
|
|
|
| H |
|
|
数字化博物馆 | H | H |
|
|
| H |
|
|
|
|
博物馆教育 与传播 | H |
| H |
|
|
|
|
|
|
|
世界遗产概论 | H |
|
|
|
|
|
| H |
|
|
陈列艺术设计 |
|
| H |
|
| H |
|
|
|
|
世界博物馆 概论 | H |
|
|
|
|
|
|
|
|
|
专业拓展类(至少选修8学分) | ||||||||||
西方艺术史 |
|
|
|
|
|
|
| H |
|
|
专业外语 |
|
|
|
|
|
| H |
|
|
|
考古学经典 导读 | H |
|
|
|
|
|
| H |
|
|
科技考古概论 | H | H |
|
|
|
|
| H |
|
|
田野考古概论 | H |
| H |
|
|
|
|
|
|
|
艺术考古 |
|
| H |
|
|
|
| H |
|
|
古都考古 |
|
|
|
|
|
|
| H |
|
|
石窟寺考古 |
|
| H |
|
|
|
| H |
|
|
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史 | H |
|
|
|
|
|
| H |
|
|
中国古代 思想史 | H |
|
|
|
|
|
| H |
|
|
中国历史地理 |
|
|
|
|
|
|
| H |
|
|
区域地方史 |
|
|
|
|
|
|
| H |
|
|
中国古代陵寝 |
|
| H |
|
| H |
| H |
|
|
中国古典 园林史 |
|
| H |
|
| H |
| H |
|
|
历史文选 |
|
|
|
|
|
|
| H |
|
|
八、指导性教学计划(附件2)
下一条:2024版法学专业培养方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