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 专业培养方案(050103)
一、学制、修业年限及授予学位
学制:4年,修业年限3-6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学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依托学校工程特色优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从服务于国家文化体系建设和汉语国际推广战略出发,培养政治立场坚定,秉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文化自信理念,具备深厚的中国语言文学理论基础、扎实的汉语教学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对中外文化及交流有全面的认识、创新和实践能力俱强的汉语国际教育复合型应用人才。
该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够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国际教育或中小学语文教学工作,成为基础师资或骨干教师。能够在外贸、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和企事业单位从事语言文化交流工作或相关涉外工作。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对外汉语教学、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基本训练,熟练掌握英语或其他外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汉语国际教育教学工作、语言文字工作、中华文化传播以及对外交流工作的基本能力。
本专业毕业生应掌握的知识、具备的能力和养成的素质:
1.知识要求
①掌握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尤其是语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②掌握汉语国际教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③掌握中外文化交流中主要国家的相关背景知识;
④熟悉对外交往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2.能力要求
①综合运用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从事汉语教学工作的能力;
②熟练掌握必要的中华才艺技能、外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③具有较为宽广的国际视野,具备较强的跨文化交际和外事活动的能力;
④具备职业规划能力、持续学习和研究本学科前沿理论的专业发展能力。
3.素质要求
①坚信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坚持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具备弘扬中华文化、维护国家形象的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②恪守职业道德,热爱汉语国际教育和对外文化交流事业;
③具有本专业所需的人文科学素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
④具备教学和文化交流所需的组织协调和沟通合作能力,具有健康的身体和心理素质。
四、主干学科及相近专业
1.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2.相近专业:汉语言、汉语言文学、教育学
五、核心课程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概论、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英语、跨文化交际、应用语言学。
六、毕业学分要求
课堂类型 | 课程模块 | 课组名称 | 课程性质 | 学分要求 |
第一课堂 | 通识教育 | 思政课程 | 必修 | 17 |
创新创业 | 必修 | 4 | ||
体育 | 必修 | 4 | ||
工具基础 | 必修 | 19 | ||
专业教育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 | 45 | |
专业核心课 | 必修 | 23 | ||
专业方向和拓展 | 必修、选修 | 34 | ||
第二课堂 | 第二课堂 | 综合素质拓展 | 必修 | 9.5 |
综合能力拓展 | 选修 | 4 | ||
公共艺术 | 选修 | 2 | ||
文化素质 | 选修 | 2 | ||
合计 | 163.5 |
七、课程设置与毕业要求对应关系矩阵(H-高,M-中等,L-低)
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都应承载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具体要求。各专业要确定所设课程对知识、能力及素质培养的作用,建立每门课程与学生知识、能力及素质要求的对应关系。
课程 体系 | 知识要求 | 能力要求 | 素质要求 | |||||||||
1-① | 1-② | 1-③ | 1-④ | 2-① | 2-② | 2-③ | 2-④ | 3-① | 3-② | 3-③ | 3-④ | |
通识教育课程模块 | ||||||||||||
思政课程组 |
|
| H | H |
|
| H |
| H |
| H |
|
创新创业课程组 | H | H |
|
|
|
|
| H | H | M | H | M |
体育课程组 |
|
|
|
|
|
|
|
| M |
|
| H |
工具基础组 | H |
| M | M |
| H | H |
| H |
|
| M |
专业教育课程模块 | ||||||||||||
学科专业基础 | ||||||||||||
中国语言 文学类导论 |
| H |
|
| H |
|
|
| H |
| H |
|
中国古代文学1 | H |
|
|
| H |
|
|
| H |
| H |
|
中国古代文学2 | H |
|
|
| H |
|
|
| H |
| H |
|
中国古代文学3 | H |
|
|
| H |
|
|
| H |
| H |
|
中国现当代文学1 | H |
|
|
| H |
|
|
| H |
| H |
|
中国现当代文学2 | H |
|
|
| H |
|
|
| H |
| H |
|
外国文学1 | H |
|
|
| H |
| H |
| H |
| H |
|
外国文学2 | H |
|
|
| H |
| H |
| H |
| H |
|
文学概论 | H |
|
|
| H |
|
|
| H |
| H |
|
教育学 |
| H |
|
| H |
|
|
| H | H | H | M |
教育心理学 |
| H |
|
| H |
|
|
| H | H | H | M |
第二语言习得 |
| H |
|
| H |
|
|
| H | H | H |
|
写作 | H |
|
|
| H |
|
|
| H |
| H |
|
认识实习 | H | H | H | H | H | H | H | M | H | H | M | H |
教育实习 | H | H | H | H | H | H | H | M | H | H | M | H |
技能实习 | H | H | H | H | H | H | H | M | H | H | M | H |
毕业实习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毕业论文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H |
现代汉语1 | H |
|
|
| H |
|
|
| H | H | H |
|
现代汉语2 | H |
|
|
| H |
|
|
| H | H | H |
|
古代汉语1 | H |
|
|
| H |
|
|
| H | H | H |
|
古代汉语2 | H |
|
|
| H |
|
|
| H | H | H |
|
语言学概论 | H |
|
|
| H |
|
|
| H | H | H |
|
汉语国际教育 教学概论 |
| H |
|
| H |
|
|
| H | H | H |
|
汉语国际教育 专业英语 |
| H |
|
| H | H | H |
| H | H | H |
|
跨文化交际 |
| H |
|
| H | H | H |
| H | H | H | H |
应用语言学 |
| H |
|
| H |
|
|
| H | H | H |
|
专业方向一——应用语言学方向 | ||||||||||||
英汉语言对比 | H |
| H |
| H |
| H |
| H | H | H |
|
社会语言学 | H |
| H | M | H |
| H |
| H | H | H |
|
文化语言学 | H |
| H | M | H |
| H |
| H | H |
| H |
汉语语用学 | H |
| H | M | H |
| H |
| H | H |
| H |
西方语言学 | H |
| H |
| H |
| H |
| H | H |
|
|
专业方向二——教育学方向 | ||||||||||||
对外汉语语音 与词汇教学 |
| H |
|
| H | M |
|
| H | H |
| H |
对外汉语语法 与修辞教学 |
| H |
|
| H | M |
|
| H | H |
| H |
汉语国际教育 课堂教学法 |
| H |
|
| H | M |
|
| H | H |
| H |
汉语国际教育 课程论 |
| H |
|
| H | M |
|
| H | H |
| H |
语言测试理论 与实践 |
| H |
|
| H | M |
|
| H | H |
| H |
专业方向三——跨文化交际方向 | ||||||||||||
中外文化交流史 |
|
| H | H |
| H | H |
| H | H |
|
|
中国传统 文化概论 |
|
| H | H |
| H | M |
| H | H |
|
|
西方文化 |
|
| H | H |
| H | H |
| H | H |
|
|
国外汉学研究 |
| H | H | M | H | H | H |
| H | H | M |
|
中华才艺实践 |
|
| H | H | H | H | M |
| H | H | M |
|
专业拓展一—汉语知识 | ||||||||||||
文字学 | H |
|
|
| M |
|
| H | H | M |
|
|
音韵学 | H |
|
|
| M |
|
| H | H | M |
|
|
训诂学 | H |
|
|
| M |
|
| H | H | M |
|
|
汉语史 | H |
|
|
| M |
|
| H | H | M |
|
|
语言田野调查 | H |
|
|
| M |
|
| H | H | M |
| M |
专业拓展二——外语能力 | ||||||||||||
英美概况 |
|
| H | M |
| H | H |
| H | M |
|
|
英语口语 |
|
| H | M |
| H | H |
| H | M |
|
|
第二外国语 (韩语1) |
|
| H | M |
| H | H |
| H | M |
|
|
第二外国语 (韩语2) |
|
| H | M |
| H | H |
| H | M |
|
|
翻译理论与实践 |
|
| H | M |
| H | H |
| H | M |
|
|
专业拓展三——综合素质 | ||||||||||||
书法 | H |
| M |
|
| H |
|
| H |
| H |
|
美学 | H |
| M |
|
| H |
|
| H |
| H |
|
中国古典文学 经典导读 | H |
| M |
| H |
|
|
| H |
| H |
|
中国古典诗词 鉴赏 | H |
| M |
| H |
|
|
| H |
| H |
|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家作品研读 | H |
| M |
| H |
|
|
| H |
| H |
|
丝路文学 |
|
| M |
| H |
|
|
| H |
| H |
|
中国历史地理 | H |
| M |
| H |
|
|
| H |
| H |
|
中国古代 器物文化 | H |
| M |
| H |
|
|
| H |
| H |
|
新媒体概论 | H |
|
|
| H |
|
|
| H |
| H |
|
涉外社交礼仪 |
|
| H | H | H |
|
|
| H |
| H |
|
涉外法律总论 |
|
| H | H | H |
|
|
| H |
| H |
|
中国民俗文化理论与实践 | H |
|
|
|
| H | H |
| H |
|
|
|
戏剧名著导读与排演 | H |
|
|
|
| H | H |
| H |
|
|
|
中华诗教与经典诵读 | H |
|
|
|
| H | H |
| H |
|
|
|
演讲与口才 | H |
|
|
|
| H |
|
|
|
|
| H |
第二课堂模块 | ||||||||||||
综合素质拓展 课程组 |
|
| H | H |
|
| M |
| H |
| H | H |
综合能力拓展 课程组 |
|
| H | H |
| H | H |
| H |
|
| M |
公共艺术课程组 |
|
| H | M |
| H |
|
| H |
| H | M |
文化素质课程组 |
|
| H | M |
| H |
|
| H |
| H | M |
八、指导性教学计划(附件2)
上一条:2024版英语专业培养方案
下一条:2021版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方案
【关闭】